11号棕榈油44度油价_11号棕榈油44度油价多少钱
1.国内汽油价格有望大降,那高涨的肉、面、油价格能降吗?答案来了
2.全球工业金属“开跌”!外盘有色、农产品全线下跌,油脂市场跌超千点
3.又来了!食用油出口再次被限,市场又“炸锅”了!印尼到底在搞啥
纸币贬值 ```````貌似是和谐出来的
涨是一定又一定的事情 一定还会疯涨的 现在是一天涨1块啊 够彪悍的说 积累点也行 不要太多就好 咯 长多了的话 国家就乐子大了的说 不过好像要到几十块才行呢 ```````
诶 咱们都学学原始人吧 他们都不吃油的说 活的也满好 ``````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际市场食物油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豆油、菜籽等期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批发和零售价格也紧随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国在分享上涨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出现了本国市场价格高企所引发的通胀的隐忧。
1.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近期价格处历史高位。
今年以来,美国芝加哥期货(CBOT)豆类品期货、加拿大温尼伯商品期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衍生品(BMD)毛棕榈油期货等国际上有影响的食物油期货价格指数出现了大幅上涨趋势。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础产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货品种。而菜籽油、棕榈油等在国际市场都是被看作为替代品。因此,这里以CBOT大豆市场为例来说明价格走势。从1月3日开市,到7月13日,开盘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盘948.1,上涨257.6(单位均为美分/蒲式耳),涨幅36.7%。其走势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月10日CBOT大豆指数的最低点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点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国职业农场主组织(Pro Farmer)在其间抛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新产季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急剧减少860至940万英亩。第二阶段:从4月24日的最低点732.2美分/蒲式耳开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达150.2美分/蒲式耳,而这一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天气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阶段:从6月22日的最低点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点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为130.9美分/蒲式耳。期货价格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这主要是因为6月2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场人士大跌眼镜的报告,即:美国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6408.1万英亩,较三月份的数据大幅削减305.9万英亩,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测的6783.8万英亩的平均值(预测区间为6600—6900万英亩)。当天CBOT大豆各合约一度涨停开盘。
经过市场有地进行播种面积——天气状况——播种面积的三个阶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涨——种植面积增——下跌——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的循环模式,而现在出现了新情况是上涨——种植面积减少——再上涨——再减少种植面积的恶性循环模式。
7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达到2.221亿吨,低于6月预测的2.253亿吨,也低于2006年的2.361亿吨。事实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几个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均有程度不等的减少,其中美国大豆产量调低至7140万吨(6月预测7470万吨,2006年为868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为4700万吨(2006-2007年度为472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560万吨,也低于2006-2007年度的1620万吨。不过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到6100万吨,和6月预估值持平,也高于2006-2007年度的5900万吨。
从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调低到了2.342亿吨(6月预测为2.343亿吨,2006年为2.252亿吨)。全球大豆出口预计为7550万吨,和6月预测持平,2006年为7050万吨,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预计提高到1020万吨(6月预测860万吨,2006年为800万吨),巴西预计为20万吨(6月预测20万吨,2006年为2460万吨)。美国预计为2780万吨(6月为2940万吨,2006年为20万吨)。这也将导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降低到5187万吨(6月预测为5400万吨,2006年为6417万吨)。
总体看来,报告印证了市场近期对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应吃紧的担忧,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大豆单产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种面积降低的因素都极为敏感。从最新的气象预报看,美国西部玉米种植带可能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国大豆关键的结荚期和灌浆期,炎热干燥的天气将会导致大豆单产潜力受损。除了天气因素,美国大豆价格的上涨也是为了鼓励巴西农户增加播种面积。一般预计巴西新豆播种面积将会比2006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但是从雷亚尔汇率持续走强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巴西大豆种植收益提高,因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来出口,所以美元相对雷亚尔越是疲软,农户换回的收益就越少。现在雷亚尔汇率位于近7年来的高点,1雷亚尔可以兑换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达到1美元兑换1.8雷亚尔。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种季节开始前(也就是未来三到四个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如果美国中西部出现炎热干燥天气的情况下,以便能够鼓励南美农户尽可能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弥补美国大豆产量下降带来的全球供应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货、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等价格基本上与CBOT走势相同。自从2006年以来,马来西亚粗棕油期货价格飙升近80%,现货价格创下了8年来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撑国际棕榈油价上涨
7月以来,国际棕榈油市场大幅上涨,24度棕榈油近月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格为每吨(下同)7.5美元,较前一周上涨22.5美元;33度棕榈油FOB价格为792.5美元,上涨22.5美元;44度棕榈油770美元,上涨10美元。
国际棕榈油市场上涨的主要支撑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的带动。美国农业部大幅调低2007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数据,导致CBOT大豆市场大幅上涨,对BMD棕榈油起到支撑作用。第二、近期纽约商业(NYMEX)原油大幅上涨,使得棕榈油在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机资金做多。马来西亚到2008年时强制要求在传统燃料中掺混生物柴油,并且打算提供补贴,确保生物燃料项目获得成功,这也对BMD棕榈油市场形成支撑。第三、印尼调高棕榈油出口基价,增加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竞争力。印尼将毛棕榈油的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每吨(下同)622美元上调至676美元;24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676美元上调为746美元;33度棕榈油基准出口价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调至737美元。印尼上调棕榈油出口价格有利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对BMD棕榈油市场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保持向上。
据德国《油世界》预计,2006/07年度全球10种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费量预计将达3.96亿吨,高于3.92亿吨的同期产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5160万吨,高于上年的4720万吨。其中欧盟油菜籽产量预计达到1780万吨,上年为1610万吨;中国产量预计为1100万吨,低于上年的1270万吨。加拿大产量预计提高到980万吨,上年为850万吨;澳大利亚产量预计提高到140万吨,上年为51万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全球油菜籽消费量增长明显,预计为5220万吨,上年为4910万吨。油菜籽加工量预计为4900万吨,上年为 4610万吨。从期末库存来看,预计今年为470万吨,上年为53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预计为9.0%,上年为10.9%。可见,今年全球油菜籽供应趋于紧张,整体价格趋势持续向上。
造成供需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场对生物柴油的炒作,从而预期菜油、豆油、棕榈油需求将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将偏紧。这一点在去年末的市场反应中较为明显,在德国,随着能源价格下挫、植物油价格相对坚挺及2006年8月开始实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税造成生物柴油生产利润下降等,导致了生物柴油消费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价格出现了短暂的下跌。今年以来,由于豆油、菜油、棕油价格的大幅爆涨,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义。但是,不断有新的预测调高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这无疑将给油菜籽供应带来逼迫的气氛,为其价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据。
4.周边国家食物油价格上涨带来供应紧张,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于作为烹调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价格飞涨,很多印尼人因为买不起,只能改煮无油之炊。已经迫使很多印尼穷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为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之一,印尼会从油价上涨中获利,但是因为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地上涨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万万的印尼普通百姓负担不起。另外食用油价格上涨,也让经济政策官员担心会对通货膨胀带来冲击。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价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是构成消费物价指数的商品和服务篮子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块。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进口国,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进口来满足。由于今年油籽预计减产,这也使得印度对进口植物油的依赖性提高。印度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在于本地油籽产量降低,而且国际棕榈油价格创下数年新高,也带来明显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价格近期持续走强,带来了国内通涨率指标的继续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发价格指数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为了平抑通涨压力,已经将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70%调低到了60%,把24度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80%调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进口关税仍然维持在45%。由于用于计算关税的基础价格依然维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这有助于降低这些食用油的进口成本,也有利于进口增长。
总体上说,国外食物油价格仍然处在上涨趋势之中,除了种植面积减少及天气因素以外,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面临通胀威胁以及投资基金在期货市场兴风作浪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CBOT大豆市场很有可能达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
国内汽油价格有望大降,那高涨的肉、面、油价格能降吗?答案来了
Egusi植物油。
据此间媒体报道,负责这项研究的玛丽亚·亚当介绍说,这种名为egusi的植物的瓜籽油比较轻,因此可作为生物燃料添加到汽油和柴油中。
研究显示,这种油具有脂肪酸低、易溶和燃烧率高等优点。在汽油或柴油中添加它,可节约20%的汽油成本或10%的柴油成本。如果国际油价继续攀升,其节约的成本还能更高。
另外,这种植物容易种植,且只需要3个月就可以成熟,因此这种油和马来西亚现在大规模种植生产的棕榈油比较,是一种更加经济的生物燃料。
扩展资料
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具有环保性能好、发动机启动性能好、燃料性能好,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等特性。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无论是小型、轻型柴油机还是大型、重型柴油机或是拖拉机,燃烧生物柴油后碳氢化合物都减少55%~60%,颗粒物减少20%~50%,CO减少45%以上,多环芳烃减少75%~85%。
生物柴油是指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棉籽油等)、动物油(如鱼油、猪油、牛油、羊油等)、废弃油脂或微生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经酯转化而形成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
具有某种结构符号的脂肪酸甘油酯(即甘油三酸酯)的植物油和动物脂肪通常被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
中国经济网-马来西亚发现一种植物油可作生物燃料
百度百科-生物柴油
全球工业金属“开跌”!外盘有色、农产品全线下跌,油脂市场跌超千点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家庭都买上小汽车,有车一族今年就感觉到了加油的压力,因为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明显上涨,据了解,目前各地区92号汽油价格基本在8.7元左右,95号汽油价格基本在9.3元左右,98号汽油价格基本在10.2元左右。
据报道,本周五晚12时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将会迎来“第七轮”调整,这次调整有望出现今年首次大幅下降。
依据是上一次油价调整至今原油的价格已经下降了13.29%,现在美国原油价格已经逼近9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已经跌破100美元/桶,更为关键的是原油价格下跌还在继续。
摩根大通分析师称,未来6个月战略石油储备的每日释放量为130万桶,这个量足以抵消俄罗斯每日100万桶的供应缺口,而且欧盟还在OPEC会议期间呼吁产油国增加产量,以确保原油市场的平衡。
基于此预计第七轮调整后,成品油的价格有希望下调0.5元/L左右。
汽油价格下降是众望所归,肉、面、油价格的下降也是众望所归,毕竟“吃”和“行”缺一样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汽油价格都已经下降了,那高涨的肉、面、油价格会降吗?
先说肉价
目前,国内猪肉的平均价格为9.04元,牛肉38.5元,羊肉35元。
除了猪肉价格比较低之外,牛、羊肉的价格都处于高位。
其他吃的方面,鸡蛋价格接近5元,白条鸡价格8.9元,重点监测的28中蔬菜平均价格为2.69元,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价格为3.7元,相比往年都有明显提升。
致使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交通运输受阻,产销两地脱钩,销区供应不足。
另外油价上涨,交通运输困难,运费上涨也是油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汽油价格的下降,运费有望下降,再加上生猪产能依然处于高位,肉类价格还真有希望迎来下降,下降时间应该是会在各地疫情稳定,交通运输恢复,肉类价格完全回归市场之后。
再说面价
受俄罗斯、乌克兰两个国家小麦出口停滞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迎来大幅上涨,波及国内,导致国内小麦价格一路上涨,最高达到了1.6元。
致使小麦价格高涨除了国际形势之外,国内形势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去年秋季因为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小麦种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也成了小麦价格上涨的炒作点。
近日,在中储粮的不断拍卖,新一季小麦临近上市,以及终端需求疲软,制粉企业多以消化库存为主,购积极性不高等几个因素的影响下,小麦市场遇冷,价格开始下降,不过近期贸易商惜售趋稳挺价,抵制降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麦价格局地小涨。
预计面粉价格将会在面粉需求进入淡季,以及新一季小麦上市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开始下降。
也就是说面粉的降价时间应该是在5月的中上旬新一季小麦上市之际。
最后说食用油价
受恶劣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油料作物减产、地缘政治影响油料作物的出口,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国际资本炒作和运费价格的上涨,致使全球食用油的价格不断上涨,豆油、葵花籽油的价格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我国的葵花籽油、大豆油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进口的,加上我国植物油库存持续下降,3月豆油和棕榈油商用库存比去年12月分别下降了5%和37%,致使国内食用油持续保持强劲的上涨势头。
不过,专家表示国内食用油的价格也存在回调可能,1、今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2、国内政策引导,国内大豆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也会增加;3、食用油价格上涨,再加上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对食用油的需求将会下降。
又来了!食用油出口再次被限,市场又“炸锅”了!印尼到底在搞啥
全球经济衰退担忧愈演愈烈。
全球工业金属“开跌”!沪锡5个交易日累跌10%,伦铜续创16个月新低。访问中东之际,OPCE+8月或将决定加速增产64.8万桶/日。德国正式提高天然气风险等级,将风险等级由“预警”提升至“警戒”,并警告称俄罗斯或引发能源市场崩溃。
此外,CBOT农产品本周连续阴跌,截至今日凌晨收盘,CBOT玉米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收于6.555美元/蒲式耳,比前一交易日下跌5.51%;CBOT小麦9月合约收于9.4925美元/蒲式耳,比前一交易日下跌3.99%;CBOT大豆11月合约收于14.155美元/蒲式耳,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13%。
OPCE或坚持加速增产
消息人士称,在访问中东之际,OPCE+8月可能会坚持增产64.8万桶/日,希望借此缓解油价飙升和通胀压力。在6月会议上,该组织同意7月增产64.8万桶/日,即全球需求的0.7%,并在8月份以相同幅度增产,此前在截至9月份的三个月内增产43.2万桶/日。
对俄制裁加剧了全球能源短缺问题,为此西方施加了数月的压力,OPEC+决定加大增产受到了美国的欢迎。OPCE+将于6月30日召开下一次会议,届时很可能将重点讨论8月份的产量政策。由于部分成员国对油田投资不足,以及最近俄罗斯的产量损失,OPCE+一直难以实现增产目标。
截至今日凌晨收盘,WTI8月原油期货跌幅1.81%,报104.27美元/桶。布伦特8月原油期货跌幅1.51%,报110.05美元/桶。
全球工业金属“开跌”!沪锡5个交易日累跌10%,伦铜续创16个月新低
由于欧美国家制造业数据不佳,且欧美主要国家央行开启大幅加息模式,引发金融市场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忧虑升温。未来需求预期持续悲观,全球工业金属本周“跌跌不休”。
本周四,被称为经济活动风向标的“铜博士”LME三个月期铜主力合约一度下跌5%,创2021年6月以来最大跌幅,失守8400美元/吨,至8338美元/吨,创2021年2月来的16个月最低。
周四国内期货市场日盘时分,沪镍跌超5%;沪铜跌超2%;沪铝跌超1%且盘中跌至六个月来新低;沪锡跌超6%至2021年7月来最低,5个交易日跌超10%。夜盘时分,沪锡继续跌超4%,沪锌和沪铜跌逾1%,夜盘收盘时,沪铜跌4%,沪铝和沪铅跌0.6%,沪锌和沪镍跌2.6%,沪锡跌6.2%。
“雷曼阴影”重现欧洲上空,德国警告俄罗斯或引发能源市场崩溃
当地时间6月23日,德国正式提高天然气风险等级,将风险等级由“预警”提升至“警戒”。在官方声明中,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表示,德国将提供150亿欧元的用于储备天然气,为冬季做好准备。同时德国也将启动额外的燃煤发电,取代目前的天然气发电,借此加强天然气的储备。
德国警告说,俄罗斯削减欧洲天然气供应可能引发能源市场崩溃,如果天然气市场供需缺口太大,能源市场就有崩溃的危险,一场能源界的“雷曼式危机”将爆发。在将德国天然气风险级别上调至第二高的“警戒”水平后,经济部长RobertHabeck表示,由于被迫以高价补平损失的气量,能源供应商的亏损正在日益增加,对当地公用事业行业及其用户(包括消费者和企业)可能存在溢出风险。
Habeck在柏林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如果亏损大到以他们不能承受,那么整个市场就会在某个时刻崩塌。这是能源系统的雷曼效应。
警戒级别的升级加强了对市场的监控,部分燃煤电厂将重新投入运营。按照当前的天然气流入速度,德国需要116天才能达到满足90%存储容量的目标,这意味着整个过程需要到10月中旬才能完成,而每年这个时候家庭需要开始消耗更多天然气用于取暖。
德国企业很快做出回应。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可能因为天然气价格飙升而实施减产,宝马可能从第三方买电,而不是运营自己的燃气发电厂。
欧盟的气候问题负责人FransTimmermans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称,这场危机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德国范围,事实上有12个欧盟成员国受到冲击,其中10个成员国根据天然气安全法规发布了预警。
到目前为止,“北溪-1”管道输送减少对德国工业生产几乎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主要由于德国夏季天然气消耗量仅为冬季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但断供对德国在冬季取暖季节之前填充储气设施的努力产生了严重影响。
当地时间22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22年全球能源投资报告。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能源投资将增长8%,但投资的增长不足以应对当前的能源与气候危机。当天,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欧洲需要为能源危机做好准备,以防从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完全中断。并敦促欧洲各国应尽快取措施削弱天然气需求并维持核电站运行。
比罗尔警告称,随着俄乌冲突持续,欧洲可能完全失去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因此需要制定应急。欧洲各国应加紧储存天然气,并取推迟关闭核电站和重启燃煤发电等措施应对潜在风险。
天然气危机不仅限于德国。根据欧盟气候事务负责人FransTimmermans的说法,目前已有12个欧盟成员国受到影响,其中10个根据法律发布预警,天然气全面中断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实。
棕榈油“决堤”,油脂市场跌超千点
周四,原油价格大跌,包括油脂在内的大宗商品遭遇集体抛售。宏观利空影响下,棕榈油面临印尼的巨量棕榈油库存及加速恢复出口所带来的的压力,油脂板块集体跳空低开,下跌幅度超过3%。
此前年初至6月上旬,全球油脂供应紧张,叠加乌克兰葵油出口受限、印尼禁止棕榈油出口、美豆天气炒作等,国内豆油期价涨约35%,菜油涨约20%,棕榈油涨约40%。而近期,美联储为应对通胀压力加快紧缩步伐,美联储鲍威尔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抑制通胀,在加息和缩表影响下,市场对经济衰退预期增强,风险偏好明显下滑。宏观抛压叠加印尼加速去库、欧盟豆棕油基生柴松动,棕榈油率先下行,仅6个交易日回抽1500点,拖累豆、菜油走势,油脂整体重心下移。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的棕榈油价格作为油脂下行的主要驱动,回调幅度与速率均为本轮油脂牛市最大级别。其中,价格下行主要在反应印尼出口带来的冲击,四月底的印尼出口禁令把棕榈油推到风口浪尖,现在出口逐渐兑现棕榈油价格大幅下行,
从产业情况来看,徽商期货研究所农产品分析师郭文伟介绍,目前印尼处在产量高峰期,月产量在400万吨以上,且棕榈油库存处在历史高位,面临胀库风险,而国内月消费量仅150万吨左右,只有月出口250万吨以上才能免于胀库限产。
印尼出口节奏正处于加速状态,DMO出口配额已发放89.4万吨出口许可,加速出口中签发了61.3万吨出口许可,累计签发超过150万吨,虽然从5月20日至今月出口不足200万吨,但是近一周印尼签发出口许可净增加70万吨,签发审批速度加快,所以中短期印尼出口供应边际增加。
另外,6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恢复增加。郭文伟表示,虽然增幅受劳动力短缺制约,但是出口与印尼竞争环比下降,马来西亚棕榈油供需结构转为宽松,预计6月末出现累库。同期,国内受印尼出口影响,进口利润改善,国内购需求释放,将缓解国内供应紧张,叠加宏观悲观氛围,他认为,国内棕榈油价格的下行压力仍难以消退,带动油脂板块振荡偏弱格局仍将继续。
“印尼棕榈油出口政策的不断变化,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本轮油脂的上涨与下跌行情。”华融融达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艾耀华补充表示,
油料受多重因素作用,振荡行情仍是大概率
由于美国大幅加息,且维持继续加息的较强预期,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大多弱势运行。分析人士认为,前期豆粕基本面本身偏空,但美豆偏强有所支撑。目前,随着市场普跌、美豆主力转移至新作11月合约带来美豆指数破位下跌,豆粕也跟随补跌。
从全球大豆供需来看,6月10号美国农业部发布月度油籽供需报告,报告将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上调91万吨至8615万吨,库存消费比回升至23.63%,2022/2023年度新作大豆期末库存调增86万吨至1.0046亿吨,库存消费比26.59%。
华融融达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艾耀华表示,虽然2022/2023年度全球大豆预期产量增幅较大,但南美大豆新作产量兑现预期需要种植面积和天气的配合,且时间至少要到9月以后。目前北半球各种油籽作物都处于种植和生长期,未来需要关注各油籽主产国的种植面积及生长天气,以及俄乌冲突和谈判的进展,是否会影响两国的油籽产量和出口量。
在他看来,目前全球油籽供需仍处于双弱格局,再加上宏观货币、汇率等因素的干扰,导致美豆及国内豆粕始终维持振荡状态。而这种情况在强现实弱预期的格局下恐将继续延续。
国内方面,艾耀华介绍,5月、6月预期大豆到港均超过900万吨,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加上国内4月1号以来连续11周拍卖进口大豆,每周近50万吨,累计成交210万吨左右,大大缓解了国内短期的大豆供给,油厂开机率也随之上升。但由于国内大豆压榨利润持续亏损超过300/元吨,油厂购放缓,进入7月后,大豆到港将减少。但目前高企的大豆库存将满足8月之前的大豆需求,8月之后国内的大豆供需将更多的由后续国内油厂的购节奏决定。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近日,随着印尼一条政令的宣布,全球油脂市场再次“炸锅”。
印尼称,将对棕榈油出口进行临时许可证限制,限制出口总量的1/3,即减少约400万吨,这一政策将持续到5月23日。
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植物油出口国,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印尼的棕榈油年产量在4550万吨左右,出口数量约2800万吨,约占全球市场的60%,欧洲、印度以及中国等都是其主要的出口对象。
印尼对油脂出口的限制并不是首次了,去年的时候,就曾上演过类似的行情。
去年4月份的时候,印尼突然宣布,启动食用油和棕榈油产品的出口禁令。
这在当时引发了市场的轩然大波,全球棕榈油价格迅速飙升。
最高时,马来西亚出口到我国的到港成本高达13000元/吨。
但是好景不长,这个政策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月就宣告结束了,原因是出口禁令发布后,国内需求难以消耗庞大的棕榈果产量,大量新鲜的棕榈果最终只能烂掉,价格大跌,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失,引发了种植者们的强烈抗议。
不过虽然后来政策松绑,但实则明松暗紧,依然使得全球棕榈油价格再次大涨,全球油脂价格也再创新高。
到了今年1月份,印尼再次出台新政,将国内棕榈油的“国内市场义务”从1:8调整为1:6,即销售商每在国内销售1吨的棕榈油,可以获得6吨的出口额。
其目的就是为了限制销售商出口,或者说在出口的同时要先顾及国内的供给。
不过随着俄乌冲突引发的油价大涨,为了平抑高油价,印尼也大力推进生物柴油政策,因此也使得国内消费增加,国内食用油价格依然高涨。
眼看就要到传统的伊斯兰节了,为了确保国内需求的满足,于是印尼才不得不又出台了近日的这个限制出口的政令。
可以看到,也就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印尼的食用油政策就来回变化多次,为啥总变来变去的呢?
其实印尼也有苦衷,即在国内需求及出口需求之间总是无法平衡。
一方面,棕榈油出口是印尼出口贸易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印尼整个出口贸易收入的第二位。
但另一方面,其国内对于棕榈油的消耗量也很大,尤其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原油价格大涨,使得生物柴油需求大增,再加上等需求集中,使得印尼经常在二者之间来回徘徊。
于是,政策多变近妖。
那么,随着这次出口限制的发布,又会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大概是大家也都深知印尼的“为难”,因此认为本次政令的影响相对有限。
甚至部分机构认为,新政策可能会提前结束,因为随着出口受限,印尼国内库存很快又会达到高位,那么只能再次调整政策,恢复出口。
另一方面,短期内虽然对全球油脂市场产生一定扰动作用,但是全球植物油价格再出现暴涨暴跌的几率并不大。
一是全球油脂市场正在恢复。
去年四大植物油供给均偏紧,这才使得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但今年豆油、菜籽油等供给逐渐宽松,因此市场压力明显下降。
二是主要的需求国库存充裕,需求并不强烈。
印度是全球油脂进口大国,而经过两年的积累,库存已得到恢复,市场预计后期印度需求回落,其中棕榈油及豆油进口可能将大幅减少。
而另一方面,中国棕榈油库存也有明显提高,已处于近5年来的历史第二高。
再加上二季度大豆进口集中到港,因此供给充裕。
因此,印尼的新政总体影响有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